聽小兵聊起回爸媽住家的經驗
發現原來不全然寂寞
他也面臨生活習慣的不同   只是點不一樣
驅車離開之際媽媽掉淚相送
他想爲家人換大一點的房子  提升居住品質等等
感謝他的分享也低頭想著自己每次回石窟的感受


先前習慣電話告知
除了避免臨時闖進門看見光溜溜或張牙武爪的兩隻老虎
也是給彼此一個心理準備~孩子即將回家騙吃騙喝
至於準備些什麼 
看的見的 看不見的
其實不是每次都很明確

一進家門
專屬室內拖鞋已經併排朝內靜靜躺在玄關等我
脫了外鞋馬上能接觸熟悉的質地
那是我的鞋  只有自己的乾淨的腳穿過
不用彎腰不用轉身
這是爸媽迎接女兒的親暱


有時候事先沒準備好
爸爸甚至會從沙發起身走向鞋架
趕在我關上門脫鞋的前一秒
一個劍步拿起小拖不偏不倚彎下腰來準備就緒


通常第一個內心反應是
"你們不必匠子阿  自己拿就可以"
第二個是
"這麼隆重歡迎  擔當不起"
第三是
"我已經是個小胖子了  再不自己動手動腳  怕會變成外星人身材"


至今什麼也沒說
擠不出婉拒
也擠不出謝謝
婉拒表示拒絕
謝謝表示接受
這兩句 都不是內心百分百的真實
通常我開始顧左右或說一聲"爸/媽 我回來了"


真實是什麼
其實自己也還看不透


接著
媽媽可能會拿出一堆食物新鮮果汁與我分享
爸爸拿著他收集的簡報要我看看
媽媽開始三姑六婆  說某阿姨某朋友的某某某怎麼了  他們怎麼應對 
她怎麼聽朋友 怎麼回應朋友
問我這樣講對不對  擔心自己講錯話
爸爸會熱情邀我一起小酌一杯



只有我知道
正在怕胖也不愛吃重口味食物
為什麼我要吸收你希望我知道的資訊
他們怎樣跟我沒啥直接關係 
我自己有很多問題想不通  哪還有心八卦別人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不對  不要常常來找認同 
成人該為自己做決定 承擔自己的選擇 自己所為所說
跟爸爸喝其實放鬆不下來享受  而且不愛配花生阿


就這樣
其實回家看爸媽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了不起一次3-4個小時  一週1-2次  一個月6-8次  一年80次上下
假如媽媽明年掛那就倒數79 78  77 76 或是40 39 38 我不知道
至於爸爸的次數就更刺激啦  天知道他哪時說再見  誰先誰後
更別說我還沒加入自己的變因
那些保險公司的廣告嚇死我啦
我常常想太多

 

平心而論
我有一雙很棒的爸媽
他們給我許多安定與支持
莫名其妙就承受這位驕傲任性沒商量餘地的小孩雖然當初也是他們傻傻沒忍住自願生下我
提供我平順的生活與盡量不爲我帶來麻煩尤其是爸爸
雖然日後我可能會繼續在這裡說他們的壞話甚至是抱怨種種小事剛好我這週才看到不抱怨運動的正面宣揚
但我還是期許自己偶爾記得感念他們
做到很難定義的孝順  幾乎要我去死的有耐心  很難接受的接納父母原始模樣   少對他們皺眉頭

 

那麼我就能把與爸媽相處一頓飯的時間
當成一種享受
活在當下珍惜相聚的美好


p.s 關於背影
     我選擇讓她先掛電話
     讓自己看著門扉ㄧㄢˇ上
     (誰知道這個字怎麼寫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auty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